烟台万余个充电端口助居民满电上路
(相关资料图)
买车容易充电难,曾是困扰我市电动自行车主的一大难题。但如今,崭新投用的1.17万个充电端口,让出行“最后一公里”愈发成为坦途。
插电、扫码、充电,一气呵成。62岁的金象泰·温馨家园居民张立义,最近学会了使用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一个端口能给好几台车充电,1块钱能充4小时,充满后自动断电,没花完的钱自动返还。”以前,小区里没有统一的电动车停放点时,张立义习惯把电动车停在楼下,还要不时借用楼下小超市里的插线板充电,堵窄了人行通道不说,既麻烦也不安全。如今,张立义已经习惯了每天一早一晚从停车棚取出爱车,接送外孙子上下学,然后去红利市场买菜。“停车棚就在楼下,确实方便。”
“有了集中的电动自行车棚,以往小区里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不见了,‘飞线充电’现象少了很多。”金象泰·温馨家园物业负责人郇树堃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投入使用后,不光解决了居民充电难问题,也方便了物业管理,火灾隐患和触电危险少了,再也不用频繁通知车主挪车。
截至2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36万台,但在出行“最后一公里”,电动自行车优势仍无可比拟,更是大多数无车家庭、中老年人首选的出行工具,一个小小的充电端口,无疑是小区和写字楼、菜场、学校之间的一道“微桥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智能充换电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尤其要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实现居民平价充电、换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部长通道”采访中明确表示,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将继续实施环境更新,加装充电桩,进行适老化改造。
去年,我市在物业管理小区全面推进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建设,全年共建成充电停放点562处、端口8080个,比原计划分别提升了29.2%和40.82%;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成351个点位、3663个端口,超额完成计划任务305.25%。而在具体推进中,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已建成小区,或是已投入使用但缺少电动自行车充电车库(棚)的小区,我市普遍因地制宜,“一区一案”。
在已经完成改造的凤凰台社区,小区西侧入口处新建的停车棚中,一辆辆电动车格外整齐。“改造开始前,我们逐户走访了解民意,得知居民加装停车棚的意愿格外强烈。”改造工程负责人姜明学告诉记者,此前,社区主干路狭窄,多处道路破损,私家车、电动自行车习惯沿路沿街乱停,针对居民“痛点”,项目部在小区西侧商业网点楼前的空间进行重新划设,在改造全面启动前,率先安设了5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1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既为居民提供了安全、整洁的充电环境,也将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而在蓁山花园、世回尧、新世界等片区的改造过程中,充电停放点同样以较高的优先级进行建设,曾让小区居民头疼的“拦路虎”,如今都有了整齐划一的“住所”。
去年以来,我市将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建设纳入挂图作战,列入市住建局“15项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承诺事项之一”,社区划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已有了明确“章程”。记者了解到,新建住宅小区提交建设方案时,配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是“必备项”;非机动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作为“必改项”,写入了老旧小区改造导则:有条件小区必须增设停车棚,按照每辆车占地0.8-1.2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就近设置在小区出入口附近,优先小规模分散布置,在设置醒目的非机动车停放标识的同时,必须采取视频监控、防雨、防雷、防火等安全措施,让电动自行车“有居”,更“安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