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点渔灯!烟台黄渤海新区第31届渔灯节隆重举行


【资料图】

农历正月十四,是烟台黄渤海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渔民们往往会在这天载歌载舞、欢庆祈福。2月4日一早,烟台黄渤海新区第31届渔灯节拉开帷幕,上万名渔民和演出人员聚集在大季家街道芦洋村主会场和古现街道八角渔港分会场,敲起欢庆锣鼓、舞起渔家秧歌、展演非遗节目,庆祝节日的到来。

渔灯节,流传于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山后初家、芦洋、八角等十几个渔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芦洋村64岁的老渔民夏广义跟记者介绍,他家里祖上就是芦洋村的渔民,十几岁开始便出海打渔,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十年了,渔灯节是老传统,从他记事起就跟着家里的老人布置渔灯节。前三年因为疫情原因,节日氛围比较淡,对于这些一辈子跟渔船打交道的渔民们来说,对于渔灯节有一种强烈的期盼,此次渔灯节的举办,对于村民们来说是非常高兴的。

夏广义告诉记者,以前的渔灯节,都是村民们自己准备自己的,用萝卜、蜡油制作渔灯,准备鞭炮、猪头、渔获等上船祈福,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全区以及街道便统一举办渔灯节,渔灯节也越来越热闹,内容也越来越丰富。2008年,渔灯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全区喜获“中国渔灯文化之乡”城市名片。

此次渔灯节,分为芦洋渔灯文化广场主会场和八角渔港分会场两部分。其中在主会场,早上8时许,从芦洋村中心大街南侧穿过整个芦洋村,开始进行祈福巡游。随后,在巡游队伍的带领下,前往芦洋村渔灯文化广场进行开幕仪式以及渔灯非遗展演。在展演环节,现场锣鼓齐鸣,文艺演出正式开场。展演现场,来自各艺术团以及民间的表演艺术家们,为村民和游客们带来了舞龙舞狮表演、海阳秧歌、木偶戏、昆曲、胶东开道鼓等精彩纷呈的表演。

在分会场,上午9时30分,伴随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古现街道一年一度的“渔灯节”拉开了帷幕,来自峰台村、八角村、下刘家农业村、下刘家渔业村等近万名群众参与此次活动。村居文艺团体、海阳秧歌队身穿节日盛装,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舞起巨龙,海滨路成为花车的海洋。巡游队伍沿着海滨路一路行至八角渔港祭海大典现场,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沿途数千名游客和村民翘首观赏,叫好声与欢呼声从街头传至街尾,现场万人空巷。

“这次的渔灯节各方面都十分重视,我们从春节前就开始准备,对村庄进行了布置,村民们对这次渔灯节反响也很大,村里的渔民们都参与进来,积极准备。”芦洋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夏广生高兴地说道。

据夏广生介绍,今年,芦洋村成立了新的养殖合作社,联合村民进行海水养殖,目前参与的渔民有六十余户,合计养殖人员一千余人,此次渔灯节的举办,也将渔灯节打造升级为更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节日,通过媒体的宣传、游客的传播,将芦洋村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人知道芦洋,知道芦洋的海产品,为今后芦洋的海产品销售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将更好地推动烟台黄渤海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 正月十四 文化广场 古现街道